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【金融界】【观察者网】【界面新闻】(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)。为提升文章可读性,细节可能存在润色,请理智阅读,仅供参考!
文|顾年
编辑|顾年
有钱人的世界真难想象,有人花了2.8亿买个小杯子只为了喝一口皇帝喝过的“仙茶”。
除此之外,他收藏的花瓶、古画也有十多件,低于1亿的他连看都不看。
他就是“上海滩富豪”——刘益谦。
2019年,刘益谦用1.8亿收购了快破产的亨迪药业。
仅仅过了两年,亨迪药业便帮他在45天内狂揽60亿。
现今,刘益谦凭借380亿元的身家,荣登胡润全球富豪榜第513位。
可是谁能想到,这位身价380亿的资本大鳄却连高中都没读过,发家前还当过出租车司机。
从出租车司机到顶级富豪,刘益谦都经历了什么?他现在还像当初那么辉煌吗?
45天狂赚60亿
布洛芬大家应该都知道,是咱们家中都常备的解热镇痛药。
2022年口罩放开后的那段时间,布洛芬变得供不应求,连药店里的布洛芬都被抢购一空。
而亨迪药业作为布洛芬的主要生产商,其老板刘益谦在短短45天内竟赚取了60亿!
有人说刘益谦这是发国难财,但是在收购亨迪药业初期,没人相信这个濒临破产的企业还能赚钱。
2019年,刘益谦花1.8亿将亨迪药业收入囊中,然而亨迪药业在被接手之后,亏损状态并未得到扭转。
身边人都在劝刘益谦就当这1.8亿白花了,但是他总觉得亨迪药业还会有东山再起的时候,就没有放弃亨迪药业。
事实证明刘益谦的坚持是正确的。
3年后,刘益谦靠着亨迪药业大赚了一笔,他的资本市场布局还借此延伸至A股医药板块。
在亨迪药业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后,刘益谦又将自己的4个孩子都安排进去当了股东。
看来刘益谦也深谙“肥水不漏外人田”之道。
为什么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还能迎来如此大的转机?
有一小部分是运气,但更重要的是,刘益谦所投资的每一个产业都源于他的商业嗅觉。
在收购布洛芬大获成功之前,刘益谦敏锐地嗅到另一行业的机遇气息——收藏界。
刘益谦的夫人王薇,就是一位收藏家,以收藏当代艺术和年轻艺术家的作品而闻名。
为了支持夫人的事业,刘益谦于上海浦东、浦西分别创立了两座龙美术馆。
这两座美术馆主要展出刘益谦夫妇二人的私人收藏,此外还会举办各种展览。
值得一提的是,大部分时间美术馆都是免费参观的,而且还经常组织针对学生的展览,为公共教育事业做出了很多贡献。
图为刘益谦、王薇的龙美术馆
如今,龙美术馆已经在国际美术馆中占据了一席之地,刘益谦也已成为收藏界的大亨。
而真正让刘益谦在收藏界打响知名度的,恐怕还是那只价值2.8亿的鸡缸杯。
要不说“有钱任性”呢,2.8亿能买下多少东西,而刘益谦只用它买下了一个“小杯子”。
而更令人震惊的是,刚买下鸡缸杯的刘益谦就用这个珍贵的古董泡了一杯茶,当着媒体的面一饮而尽,然后对着镜头说:
“这是之前皇上阿哥用的东西,我也想吸一口‘仙气’。”
看来有钱人身上都带了一点“狂”,不过也是,不“狂”怎么能“旺”呢?
有的人看不惯刘益谦的这种做法,认为他是在糟蹋古董。
有些对家也希望刘益谦再也“狂”不出来,因此刘益谦的一举一动他们都特别关注。
去年上半年,刘益谦任董事长的天茂集团,半年报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了3.65 亿元。
他控股的国华人寿,同期营收 289.44 亿元,但净利润也亏了7.16 亿元。
有些对家觉得,这是不是个信号,说明刘益谦要走下坡路了。
但说实在的,这几个亿的增减对于经历过大风大浪的刘益谦来说或许不算什么。
毕竟从出租车司机到资本大鳄,他所经历的都是常人无法想象的,心理承受能力估计也不会太弱。
资本大鳄的发家史
刘益谦出生于上海的一个贫困家庭,一家5口人只能挤在城隍庙老弄堂十多平方米的房子里。
后来在采访中刘益谦说过:“我小的时候老是吃不饱,一个星期才吃一次肉。”
16岁时,家里就不再供刘益谦读书了,父亲问他:
“你是想去学修锁,还是学木工。”
刘益谦对这两门手艺都没什么兴趣,就跟着舅舅做生意去了。
舅舅当时做的是皮具生意,那时候刚改革开放,箱包生意特别好做,刘益谦瞅准时机也开始从事这个行业。
他从手工艺人那里采购人造革的手提包,然后将其外包给其他人制作,最后自己进行组装。
这样,他每天可以赚取100元左右的利润,三个月后他就成了万元户。
那个年代的万元户已经算是很厉害了,刘益谦想着再过几年就可以给家里换个大房子。
到1983年,刘益谦用自己积攒的数万元资金,开了一家小百货商店。
一天,一个长得高高瘦瘦的女孩子来买东西,刘益谦告诉她没有货了,让她留下个姓名住址,来货了就给她送过去。
女孩名叫王薇,声音很温柔,笑起来也很漂亮,刘益谦对她一见钟情,开始追求这个女孩。
这个女孩就是刘益谦未来的妻子。
王薇也算是陪着刘益谦发家的了,怪不得如今刘益谦对夫人特别感激,还全力支持她的事业。
刘益谦在开百货店期间,经常要去外地进货,但是去火车站都要花很多时间。
他发现在上海很难打到出租车,尤其是火车站附近,这又让他发现了商机。
刘益谦立马买了两台车,又自费去考了驾照,在当时考驾照的人可是少之又少。
之后,他便和哥哥一同投身出租车行业,成为改革开放后最早一批出租车从业者。
“那时候做出租车完全就是暴利,满街都是找车的,从十六铺到码头,3公里要收60块,比现在还贵呢。”
为了赚钱,刘益谦经常早出晚归的,看到有人在路边站着就问人家坐不坐出租车。
在开出租时刘益谦还喜欢和各色的客人闲聊,他觉得这些人口中说不定还有商机。
一天,刘益谦拉到了一个从事金融行业的乘客,路程稍远刘益谦又开始和客人闲聊。
对方谈什么国债、股票之类的,刘益谦只是有所耳闻,但是并不太懂。
回家后,刘益谦就开始研究什么是国债什么是股票。
通过计算刘益谦发现购买国债可以获得高额利润,但幸运的是当时还没有多少人关注国债,这正好是个风口行业。
在做好充分准备后,20世纪80年代末,刘益谦正式开启了自己的投资之路。
踏入资本行列
根据刘益谦的自述,他的第一桶金来自于“老八股”中的一只“豫园商场”。
刘益谦花1万元认购了100股原始股,当股价涨到400元时,连公司老总都觉得不值这个价,刘益谦却没有急着抛出。
一年后股票上市,价格一度冲上万元,刘益谦成功在高点抛出,从“万元户”跻身为“百万富翁”。
有了第一次大获成功的尝试后,刘益谦几乎踏准了中国股市的每一个节点。
这时,光靠个人买卖股票已经满足不了刘益谦的野心了。
2000年初,刘益谦成立“上海新理益投资”,真正地踏入资本行列。
当时有报道显示,新理益最多曾持有15家上市公司累计约52.5亿股的法人股,刘益谦也因此被称为“法人股大王”。
2006年,单单中体产业一只法人股就让刘益谦盈利8.2亿,刘益谦又从“百万富翁”蜕变为“超级富豪”。
此后,新理益先后收购了北大车行、威达医院、安琪酵母、百科药业(现天茂集团)。
在A股市场之中,刘益谦也展现出十足的“狼性”。
他通过围猎保利地产、金地集团、等数十家公司,被称作资本狂人。
这么多年的投资之路,刘益谦亏本的时候很少,这也都得益于他敏锐的洞察力。
一直到2011年,天茂集团发布公告称,刘益谦因身体原因主动辞去董事长职务。
这一消息在证券市场上引起了不小的震动,大家都在猜测这位资本大鳄是不是生病了。
在面对记者采访时,刘益谦表示,自己只是身体感到很累,并不会放弃对天茂集团的控股权。
这几年,刘益谦低调了许多,他经常会被人在一些路边小摊上偶遇,还有人拍下过他在街头吃盒饭的照片。
照片中他穿着蓝色休闲西服,在大街上捧着盒饭吃,看起来有些落寞,有人猜测是不是他生意上出了什么事情。
不过他解释道,这家店是之曾经他开出租时常去的,之前也喜欢站着吃,并不是没钱了。
看来刘益谦不管赚了多少钱,都不会忘记曾经吃过的苦,这也是他成功的原因之一吧。
结语
回看刘益谦的发家之路,所走的每一步都很险。
然而,凭借着自身敏锐的商业洞察力以及“胆大心细”的特质,他成功地扭转了自己与家人的命运。
如今的他虽然五十多岁了,但仍然是叱咤风云的“股市大鳄”。
本文内容信息来源:【金融界】【观察者网】【界面新闻】为提升文章可读性,细节可能存在润色,请理智阅读,仅供参考!
美港通证券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